弘扬乡贤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三农媒体人的几点思考

导读:在农村精英大量涌向城市,乡村治理主体和手段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破解农村困局,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新乡贤这一资源,因为新乡贤多有成就,又都怀有浓浓乡情,他们身上散发出来...

在农村精英大量涌向城市,乡村治理主体和手段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破解农村困局,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新乡贤”这一资源,因为“新乡贤”多有成就,又都怀有浓浓乡情,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以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故里,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传统乡村文化大有裨益,在反哺乡村,助推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

一、党和国家对“乡贤文化”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乡贤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乡贤文化”“新乡贤”等名词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乡贤治村”受到热捧。

2014年,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

2014年9月,中宣部要求:“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四年颁布的1号文件都对新乡贤做出明确规定。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第三个方面“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19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乡贤文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新乡贤文化”,并对“乡贤文化”进行了详解。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第六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下的“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也特意重点提到新乡贤文化。

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重点论述了“新乡贤文化”。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第六个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下的“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明确要求“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

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乡贤文化”和“新乡贤”,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出台的对“乡贤文化”文件政策,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乡贤”的期待,也深深体会到这是对“新乡贤”的政策保障。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60年代至80年代国家培育的农村农业产业有农场、林场、茶厂、药材场、养猪场、水力发电厂、供销合作社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优秀人才走出农村创业、就业,农村留下来的那些农村集体产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只剩下了四类人,老人、小孩、残疾人、病人,这些人无法再耕种田地,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闲置,被荒芜。

40多年来,乡村文化凋零,农村人也变得陌生,仇富仇官心态蔓延,农村邻里曾经互帮互助的和谐格局被打破。在一个时期里,村委会被一股股势力把持,导致国家扶贫资金、国家各类利好的项目都无法到农民手上,村委会成了一小部分人牟利的平台,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问题层出不穷。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希望,在各地务工的青壮年也看到了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随着电通、水通、路通,茅厕改造、环境卫生治理,回家的路变得更方便,信息交流变得更便捷,生活品质也逐步得到提升。

一部分在外创业有成的人,离乡背井多年,也产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但是农村发展还是面临许多问题(文化、人才、资金、项目、规划、策划、宣传、推广、营销、管理)等。

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让在外务工的农村人看到了希望

国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有五个振兴关键词: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

笔者曾不知道多少次思考,农村产业如何振兴的问题,各地各级政府投入巨资,都在搞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但是都没有真正的把农民带动起来,有的地方政府搞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了景观带。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如果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是属于无序投入,短时间内起到一点左右,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是得规划后再发展。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现在农村文化凋零,必须弘扬乡村文化,把传统文化丰富起来,把“乡贤文化”搞起来,把国家对农村的利好政策,用文化的方式传播给每位农民兄弟。要致富,先富脑袋,让农民兄弟有想创富的思想,有想创富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现在农村没有人才,只有“一老一小一病一残”四类人,这个四类人来振兴乡村基本是不可能的,那谁来振兴乡村呢,是外地人来吗?不可能,是政府出资建设吗?也不太可能,那只有本村走出去的,在各行各业工作的能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青壮年,这些人是村里的有文化、有智慧、有能力、有技术、有想法、有资金的人,只有这些“新乡贤”回来,乡村产业振兴才有希望。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农村村委会组织,在一个时期里,甚至现在都被一些人把控着,村委会现有的这部分领导无法担负起乡村振兴的领头人,组织者,因为他们的思想里,没有乡村振兴的概念,没有领头带富他人能力,该村委组织里,缺少能人,缺少真正愿意为乡村振兴无怨无悔付出的人,而这类人就是优秀“新乡贤”。让“新乡贤”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如何振兴,在国家现有的利好政策背景下,让我们的村民知晓国家相关政策,做好政策的传播。充分发挥本村走出的政府离退休领导干部,发挥顾问的作用。把本村优秀的在外创业的,工作的人士整理出来,归档。组织成立农村乡贤参事会,把村里的发展规划告诉他们,让他们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充分发挥他们智囊团的作用。

我做过许多“新乡贤”参与的农村产业振兴的调研,一个“新乡贤”成为领头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可以振兴一个村,这些在外的优秀“新乡贤”有智慧、有能力、有资金,愿意回家乡,带着回报家乡的心态,助力家乡产业振兴,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

四、弘扬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给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是有组织,有法可依的。

国家乡村振兴局王正谱局长,在4月15日的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一期“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开讲第一课,号召全局通过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

笔者多年前就做好“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的准备工作,也多次深入乡镇和农村进行调研,就乡村产业如何振兴,进行了调研。

针对农村面临的现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先做好三个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个三个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灵魂,乡村人才振兴和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而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又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唯有这个三个振兴了,才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清楚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几个关系后,我们就可以动手制定乡村文化振兴的步骤,把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起来,把乡贤文化弘扬开来,通过乡贤文化的推广,把一批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乡贤树立为典型,形成一种乡贤文化。

通过乡贤文化的引领,本村的优秀人才基本聚集,成立乡贤参事会,让乡贤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参与乡村未来发展规划,参与乡村治理,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投资。

乡贤文化的沉淀于积累,乡贤参政议政出谋划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氛围形成,随着一个个乡村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的落地,更多的群众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希望,纷纷回乡村创业和兴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乡村产业振兴不成问题。

我建议各级政府把乡贤文化做起来,通过弘扬乡贤文化,让更多的优秀“新乡贤”看到榜样的力量,也看到家乡政府对“乡贤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吸引更多的“新乡贤”回乡创业,回乡兴业。

笔者从事三农媒体20多年,从农村杂志、地级市电视台农村节目主编、中央三农媒体地方版主编,一直在宣传与服务三农领域,我办公室的墙壁上有12个字“文化扶贫、服务三农、关注民生”,我是一个三农媒体记者,但是我更喜欢深层次思考三农问题,发表过多篇三农领域的论文,深深的爱上了农村、农民、农业,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干一件事,做个三农媒体人,服务三农,关注民生。

近几年来,在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宣传、一边研究,深入推动乡贤文化落地生根,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陈清岩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高端品牌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39585111@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关键词:
分享:
上一篇:首场燃气具行业脱口秀爆笑登场,这样的“跨界”联动你见过吗? 下一篇:李明君——【2021中国传统文化进万家】专题系列报道!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